当前位置:集常识>教育>

以夷伐夷是什么意思?

集常识 人气:1.39W

意思是: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以夷伐夷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以夷伐夷

成语发音:yǐ yí fá yí

成语解释: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以夷制夷 查看更多以夷伐夷的近义词>>

成语例句: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二年》:“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



以夷伐夷

以夷伐夷

又称以夷攻夷,以夷制夷,以敌攻敌。一种政治谋略方法。语源于《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意即:议论的人都认为,羌和胡相互攻伐,对国家有好处,夷人攻打夷人,不应禁止或袒护一方。指在政治、军事斗争上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彼此攻伐,以相互削弱。这是历史上的统治阶级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对少数民族上这并不算很高明的谋略。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方针要比这种方法好一些。而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提出“修建一座庙,胜练十万兵”的思想更为高明。

以夷治夷什么意思?

以夷治夷意思是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其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发音 yǐ yí zhì yí

解释: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其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出处 《明史·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近义词

以夷制夷、以夷攻夷、以夷伐夷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借助外界力量成语结构:偏正式

“以夷制夷”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传统政治术语中,“以夷制夷”是一个涵义十分丰富的概念,其表现形式及相应的政策、措施,也是随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作为中国历代治边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其核心无非是通过边疆少数民族来治理少数民族,从而解决边疆问题。

以夷制夷的意思 以夷制夷怎么理解

1、以夷制夷释义:意思是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2、以夷制夷的拼音:[yǐ yí zhì yí]。

3、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4、例句:因此,“以夷制夷”策略在两汉时期的发展便是符合规律之事。

5、近义词:以夷治夷、借刀杀人、以夷伐夷。

以夷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 yǐ yí zhì yí

【解释】 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例子】 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 以夷制夷 的老手段。

鲁迅《伪自由书· 以夷制夷 》

【近义词】 以夷治夷 , 以夷伐夷

【相关】百度“以夷制夷”

TAG标签:以夷伐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