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常识>历史>

明朝锦衣卫最后结局

集常识 人气:2.21W

大部分锦衣卫都存活了下来,清军接管的明朝的官僚机构便包括锦衣卫,一开始清廷连名字都没改,锦衣卫还是锦衣卫,只是取消了锦衣卫侦缉监狱的功能,只负责皇帝的仪仗。不久,考虑到皇帝的安全,清廷把锦衣卫全部换成了八旗子弟,名字也改成了銮仪卫,自此锦衣卫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锦衣卫的最后一任指挥使叫骆养性,他是个官二代,他爹也是他的前任,父子二人深得崇祯皇帝宠信。

明朝锦衣卫最后结局

骆养性也算争气,接连办了几个大案,扳倒了当时的首辅周延儒,很是风光了一把。后来闯王李自成造反,崇祯皇帝命令骆养性留守北京,守城官军不战而降,骆养性被李自成活捉投降,而后李自成又被清军打败,骆养性又投降了清军,这个三姓家奴摇身一变成了天津总督,骆养性投降以后,大明锦衣卫形同虚设,明朝彻底灭亡后,令人战栗的大明锦衣卫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大部分锦衣卫都存活了下来,清军接管的明朝的官僚机构便包括锦衣卫,一开始清廷连名字都没改,锦衣卫还是锦衣卫,只是取消了锦衣卫侦缉监狱的功能,只负责皇帝的仪仗。不久,考虑到皇帝的安全,清廷把锦衣卫全部换成了八旗子弟,名字也改成了銮仪卫,自此锦衣卫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在明朝,锦衣卫就是皇帝的眼睛和胳膊腿,帮助皇帝看看官员们有没有图谋不轨啊,百姓们有没有谁亵渎皇家啊。为了维护皇帝的权威,锦衣卫还拥有特权,可以直接处决人犯,他们手段狠辣,酷刑严苛,所以当时无论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提起锦衣卫都是不寒而栗。他就是纪纲,今天山东德州人。

靖难之役时,建文帝与朱棣大战,时逢乱世,总有一些有野心的人想要建功立业。当朱棣的军队路过山东德州的时候,一个不甘寂寞的无名小卒纪纲在朱棣骑马路过的时候,他就冲了上去,凭借自己高超的技艺,直接冒死扣住了燕王坐骑,并请求随燕王效。纪纲这一出,直接把朱棣搞蒙了,朱棣见他艺高胆大,又弓马娴熟,就收他做了自己的亲兵。

由于这个纪纲善于钻营,深得朱棣的宠信,先是授予他锦衣卫千户,在朱棣登基后,又授予他锦衣卫指挥使,掌管亲军和主管诏狱。随后,纪纲甘为明成祖朱棣的爪牙,帮助朱棣大肆诛杀建文帝旧臣,收集情报,铲除异己,杀了建文帝旧臣及其株连的家属数万人,血流成河。就这样一个诡计多端、心狠手辣的屠夫,因为善于迎合明成祖朱棣的心意,受到了朱棣的格外宠爱,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兼掌锦衣卫。

纪纲成了锦衣卫的老大后,仗着明成祖朱棣的宠信,更加卖力地为朱棣排除异己,他诬陷周新、解缙等人,竟然私自派人将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活活冻死。一时间,纪纲成了权焰熏天的权臣,桀骜不驯,开始有点飘了,就此开始了自己的作死人生。永乐五年,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病故,朱棣下诏全国选美,全国各地将美女送来后,万万没有想到这些皇帝还没有挑选的美女,先被纪纲挑出了其中绝色美人藏到自己的家中,自己将其霸占。纪纲这可是跟朱棣抢女人,真是太生猛的。

这还没有结束,接下来他萌生了造反之心,抄到已故吴王的冠服后,自己藏起来,时不时穿上,还令左右人高呼自己万岁。玩玩就算了,但是纪纲却要将其付诸行动,他先是搞了一个试探,学秦朝的赵高搞了一个指鹿为马,但是在场的大臣们无人敢站出来纠正。这一下更加助长了纪纲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加紧了逆谋活动。正是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随后,纪纲开始大肆打造兵甲,招募亡命之徒,准备干掉明成祖朱棣,自己做皇帝。然而,本来快要开干的时候,纪纲因为得罪了一个太监,被这个太监告发了。随即,铁血皇帝朱棣先先下手为强,将纪纲给抓了。

明朝灭亡时,风光无限的锦衣卫的结局是怎样的?

明朝政局的一大特点就是厂卫之争。后来,朋党和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势力之间的争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从内部腐朽的明朝到崇祯皇帝朱由检,没有药物可以治愈。

当崇祯在位时,各种弊病已经积累,是危险的时候了。因此,崇祯救不了明朝,就在景山公园自杀了。他的保镖锦衣卫,在他死后去了哪里?锦衣卫,是明代专门设置的收集军事和政治信息的机构,以历史演绎和民间传说著称。锦衣卫遍布全国,他们都擅长武术。

他们只听命于皇帝,行动之前有权行动。朝鲜的官员害怕锦衣卫,然而,在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传奇。此外,在明朝,锦衣卫拥有特权,这无形中允许他们胡作非为,收受贿赂,枉法裁判,皇帝充当了屏障。

因此,明朝亡于工厂,锦衣卫也是明朝灭亡的间接原因之一。崇祯登上皇位,燕国灭亡后,田尔耕被清算并处死。锦衣卫接替他指挥罗,的儿子在万历四十二年担任的统帅。

他的锦衣卫主要职责转向对外作战,刺探情报、传递信息甚至直接参与作战,为万历三大远征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庄王李自成,率领20万农民起义军围攻,作为一支武装力量也参加了保卫的战争,许多人牺牲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投降了大顺,但在李自成逗留北京,期间,这些明朝遗民,包括锦衣卫,在内,遭到镇压和杀害。

那么,明朝灭亡后,曾经威风凛凛的官员锦衣卫,去了哪里?明朝末年,举国内外,百姓生活贫困。王在发动起义,一路浴血奋战。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抵达居庸关,3月19日李自成率军至燕京城下。在这场关于大明民族运动的战争中,锦衣卫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南镇福斯李若琏当天负责看守崇文门。城破之时,他毅然选择殉道。

明代的锦衣卫一般都是什么下场呢?

既然这些锦衣卫这么厉害,那么他们是怎么被选拔出来的呢?下面咱们就来谈一下他的出身。1、家世清白。

皇帝会对他祖上至少三代进行彻查,必须是清清白白,不能有过犯罪的记录。

2、武艺高强。皇帝会对他们的武艺进行测试,只有达到一个标准才可以通过,一般选拔出来的人员都是武艺高强,这样才能够执行任务。3、忠心。这些人员必须听从皇帝的命令,直接受皇帝的调遣,必要时要牺牲自己保护皇上,他们必须有主仆意识。

4、觉悟高。这些人一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要能够反应快,学习能力快,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还有一些资料中提到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这些锦衣卫的后代可以优先考虑,甚至到了世袭的地步。

不过这一说应该是没有太大的根据地,这样选拔锦衣卫怕是没有太大作用了吧。当然,锦衣卫的训练过程也是十分的残酷,一般都会淘汰掉很多的人,他们会受到皇族特定的人的亲自训练。这些教练会训练他们的体力、脑力,在训练过程中他们必须服从命令,并且不能随意退出。

他们可能会面对很多的危险,甚至在训练过程中会死亡淘汰。不过锦衣卫的待遇特别好,而且拥有很大的权力,这也是很多人想要进入锦衣卫的原因。不过朱元璋当时设立锦衣卫,其目的很简单,就是怕自己的子孙后代干不过这些大臣们,万一这些大臣造反还真的不好对付。

所以这些锦衣卫的存在就是为了制衡这些反抗的大臣,也为皇家的安全做出了很大的便利。针对题主第一个的问题,我用两种不同的意思来回答。1、锦衣卫退出以后有什么下场这些锦衣卫也是执行过很多的任务,可以说在“战场”上取得了赫赫战功,当然,这样一个服务于组织皇帝的组织,皇帝怎么能够让里面的人心寒,所以并不是大家想的会被杀害,他们的待遇也是不错的。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被给一些财物,让他们远离京城,隐居山林。

当然,朝廷对他们的身份都有所记录,如果他们做出什么危害皇家的事情,那么他下场只有死路一条。不过大部分都是可以安度晚年的,待遇还不错。2、明亡后锦衣卫的下场到了崇祯年间,明朝已经是危在旦夕。到了后期没兵可打,不少锦衣卫都被派上了战场,可是这些锦衣卫也解不了燃眉之急,最后他们还是战死沙场,明朝灭亡。

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后,开始大肆搜刮钱财,很多官员都被杀害,这其中有很多的锦衣卫。后来李自成被清军赶走,北京由清朝接手,清军做得还挺好,并没有对这些锦衣卫赶尽杀绝,把他们都收在了一起,归于贵族手下,依然为锦衣卫,这个时候的锦衣卫全是名存实亡了。不过在清朝锦衣卫也是只存在了一年就被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给杀害了。

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在明朝灭亡之后怎么样了?

锦衣卫,明朝专门设立用来搜集军政情报的机构,在历史的演绎和民间传说中,锦衣卫遍布全国,个个武艺高强,他们只听命于皇帝,拥有者先斩后奏的权利。朝中官员对锦衣卫惧怕不已。

但在历史上,真正的锦衣卫并没有影视剧中所演绎的那么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在明朝,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可以令他们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且有皇帝作为屏障。

所以说,明朝亡于厂卫,锦衣卫也是间接引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那么在明朝灭亡之后,曾经那些威风凛凛,令官员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去了哪里呢?明朝末年,整个国家都处于内忧外患中,百姓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在陕西发动起义,一路南征北战。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抵达居庸关,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军兵临燕京城下,在这场关乎大明国运的战争中,锦衣卫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南镇抚司李若琏,在当日负责守卫崇文门,在城破之时,毅然选择以身殉国。而更大一部分则选择了投靠李自成。李自成进城之后,四处搜刮皇宫财宝,但毕竟李自成才刚刚破城,并不知道哪位大臣家有钱,哪个没有。

于是作为明朝情报机构的锦衣卫就被派上了用场,为了保命,他们开始帮助李自成搜刮财富。李自成并不满意,他还要那些锦衣卫拿钱买命,对于那些拿不出钱的锦衣卫,最终都被李自成活活打死了。战死的,被李自成打死的。

锦衣卫在明朝灭亡之后,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但锦衣卫最后一任指挥使骆养性例外,李自成破城后他三万两白银买了自己一命。后来,多尔衮入京,骆养性便顺势带着剩下的锦衣卫投靠了清朝。

清朝建立后,锦衣卫还有沿用,但并没有了往日的权势,只是作为仪仗队一般的存在。顺治皇帝即位后,彻底废除了锦衣卫这一机构。直到,雍正时期,清朝又有了粘杆处这一神秘机构,但这些都和锦衣卫无关了。

明朝的锦衣卫指挥使分别最后都有什么样的结局?

张居正的粉丝:刘守有朱希忠之后,刘守有接任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是名臣之后,他是张居正改革的支持者,在万历前期张居正一手遮天,刘守有自然也顺风顺水,官至左都督、太子太傅,张居正死后,万历对其进行清算,刘守有失去了靠山,也被弹劾,最终罢官去职。刘守有锦衣卫任上,被东厂压制,只能顺着东厂中官张鲸行事,东厂历来被后世所弊病,所以刘守有名声并不太好。

不过刘守有其人,却与一桩千古悬案有着牵连,就是其与国宝《清明上河图》的联系,与他同朝的名臣王世贞在自己写的文章中,影射刘守有在抄冯保家的时候,私吞了冯保所藏《清明上河图》,(锦衣都督刘守有与僚属张昭、庞清、冯昕等,皆以籍罪人家,多所隐没。

)冯保是个文化水平很高的太监,喜欢收藏,《清明上河图》曾经在张居正手中,张居正为了讨好冯保,将图送给了他,于是此神图最终落到了也喜欢收藏的刘守有手中。这是王世贞的说法,最终也没有得到证实,而张择端真正的定稿本,到现在也还众说纷纭,踪迹全无。战争中的指挥使:骆思恭刘守有倒台后,骆思恭升任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任内,明朝发生了大战事,即万历三大征,在此期间,锦衣卫的主要职责转向了对外作战,刺探情报、传递信息乃至直接参与作战都有参与,出力很大,骆思恭掌卫时间从万历十年到天启四年,长达四十二年,除了为三大征出力,期间也经历“移宫案”这样的宫内大案,最后由于魏忠贤上台而被贬斥下台。

魏忠贤五彪:田尔耕魏忠贤自天启年间崛起后,在天启四年到天启七年权势达到了巅峰,万历朝一直被锦衣卫压制的东厂也由此翻身,在此期间,无人可对抗其锋芒,骆思恭既被贬,继任的指挥使自然非魏忠贤的党羽莫属,这就是田尔耕。既然依附了魏忠贤,帮其办事也是理所应当,锦衣卫此时完全在东厂阴影之下,主要工作就是帮助魏忠贤排除异己。田尔耕为了讨好魏忠贤不遗余力,数兴大狱,最有名的是逼供并杀死了杨涟、左光斗等六人,被称为魏忠贤手下五彪之一。

九千岁虽则只在万岁一人之下,但其辉煌也不过短短三年,天启驾崩后,倒台也只是三两个月的事,魏忠贤倒台,冷酷的崇祯必然展开清算,身为魏忠贤重要党羽的田尔耕难逃一死,是必然的报应。敛财指挥使:骆养性和吴孟明田尔耕既死,接任的是骆思恭之子骆养性。骆养性任内,大明朝已千疮百孔,战事四起,作为指挥使,锦衣卫在他手中并未在战争中发挥出如同乃父一般的作用,在当时局面下,无功便是过。

但最终导致他下台的,并不是政绩,而是他的贪腐被崇祯发现,最终被罢免。不过继任的最后一位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并不比骆养性好到哪里去,他接任时已是崇祯十六年,离明朝灭亡只剩一年,在此期间,他所做的除了大肆敛财再无其他作为直到李自成攻入北京。由此,从明初延续至此的锦衣卫也成为了历史,世间也再无大明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至于南明几位,不在讨论之列。

明朝灭亡时那些威风凛凛的锦衣卫都去哪儿了?

明朝政局的一大特点就是厂卫之争,后来朋党之争,相互纠缠的这几股势力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从内部腐朽的明王朝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时候已经药石无医了,崇祯皇帝在位时,各种顽疾已经相互累加,到了危如累卵的时候,所以,崇祯皇帝救不了明王朝,自裁于煤山。

而他的贴身护卫也就是锦衣卫在他身死后都去了哪里呢?锦衣卫是直属于皇帝的,掌刑狱,监管之责。

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而且只听命于皇帝。锦衣卫在明朝毁誉参半,明朝洪武年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是他们一手操办的,牵涉到四万人的性命。洪武帝朱元璋统治期间 ,动用重刑,而且明王朝刚刚建立确实是需要这样一批人震慑官员与百姓的,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但是明朝后期,内忧外患之下,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贴身护卫,也难免会有内部的纷争。

最直接的表现,崇祯皇帝死后,一部分锦衣卫随崇祯皇帝死在煤山,但是当时的指挥使骆养性就归顺李自成,在李自成兵败之后,又归顺入关的清兵,跟随他的有不少人,朝代更迭之际,骆养性审时度势,虽说不那么有气节,但是在后来的我们来看,他保护了很多跟随他的锦衣卫,那些人背后的家庭也得以保全。还有一部分锦衣卫追随南明小朝廷,一路南撤,在咒水之战,都随明末帝跳崖殉国。还有被清兵收编成为新皇銮仪卫的。

当然也不乏在战争中英勇就义,为保护家国献身的。大致也就是这几种结局了。乱世之中,总有时势造英雄,也有旧日英雄末路在消失历史长河中的。

锦衣卫从明初,人人听之后怕,到后来深陷厂卫之争,再到后来的湮灭,其实跟整个王朝的历史走向息息相关。王朝兴盛,作为当权者的利刃,他们就拥有无上的荣光,王朝走向颓势,他们也就慢慢没落,走向终结。

明朝灭亡后,锦衣卫都去了哪里?

明朝的锦衣卫经过“咒水之难”后高级官员全部殉国,还有一部分投降了清朝和李自成。锦衣卫是当年朱元璋登上皇位的时候弄出来的。

朱元璋出生底下,自从他当了皇帝以后也许是不自信的因素,他感觉一起和他建立明朝的部下们开始有了不臣的心思。

于是他建立了这个特务机构,一方面为了监视他的手下,保证朝纲的稳定,还有可以深入民间,得知民间的消息,看看是否出现了对自己不利的东西。所以锦衣卫一直都应该是皇帝的忠心奴仆。在明朝持续了将近300年后,锦衣卫也走向了末路。有的跟如骆养性投降清廷,并在清廷任职。

有的被李自成军追赃打死。有的逃走,如北镇抚司掌刑指挥吴邦辅,在北京城破后逃往南京。有的拱卫南明小朝廷,如广东都指挥使马吉翔。

他先后拥立隆武帝、永历帝,成为锦衣卫指挥使。1657年转职为大学士,后来更是晋升为内阁首辅。后来随永历帝逃到缅甸,缅甸国王莽白给逃到缅甸境内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说明天到咒水河边,同饮咒水盟誓,表示两国的友好。

朱由榔及一些大臣皆看出其中有诈,但寄人篱下,又不敢不去。次日上午,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等人来到缅军驻地塔下,即被三千缅军团团包围。一众臣子见情况不对便夺刀杀敌,终因寡不敌众,大小官员42人全部被杀。

随即缅军赶往朱由榔住处,追杀随从300余人。由此明朝锦衣卫的高级官员没有了。清廷入关后,收编了锦衣卫,锦衣卫的官名等一律沿用,只是取消了侦缉、监狱的职能,变成了皇帝的仪仗队。一年后,清廷将锦衣卫改名为“銮仪卫”。

从此,在明朝存在了近300年的锦衣卫从历史长河里永远消失了。

TAG标签:结局 锦衣卫 明朝